当前位置:教育 > 正文
“谈艺说戏话北京”周六走进北京京剧院 分享马派艺术
2018-05-31 10:28:02 来源: 北京青年报

“谈艺说戏话北京”周六走进北京京剧院 分享马派艺术

“谈艺说戏话北京”周六走进北京京剧院 分享马派艺术

在京剧历史上,马连良先生是一位重要的人物。无论前、后“四大须生”,他始终位列其间。马先生传统戏功底深厚,博采众长,但在传统的基础上,又创新戏、编新腔、大胆改革戏曲服化道。在大谈传统艺术“传承与创新”的今天,重新回味和研究马连良和他的京剧马派艺术,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。

6月,“京剧马派艺术人才培训班”即将汇报演出《审头》《白蟒台》《清官册》《淮河营》《赵氏孤儿》五出马连良先生不同时期的代表作。为此,本周六,北京文化艺术基金2017年度资助项目,由北京青年报社主办的“谈艺说戏话北京”北京戏曲文化分享会携手北京京剧院、马连良艺术研究会,邀请著名演员朱强、马派青年演员穆雨、张凯、裘识,与戏曲爱好者共同分享马连良先生生平以及他在艺术上的创新精神。

其间,三位年轻演员还将演示汇报演出的五个剧目中的部分唱段或者念白,以便让大家能够更近距离的体会马先生的艺术。

■时间:6月2日(本周六)上午10点开始

■地点:北京京剧院3楼1号训练厅

■报名方式:

扫描二维码,关注北京青年报文化版组公号“文化客”,并在后台留言姓名与联系电话。

我们在周六之前将进行电话确认。我们保证不会泄露您的个人信息。

内存

马连良(1901年2月28日-1966年12月16日),生于北京,字温如,中国著名京剧艺术家。老生行当的代表性人物之一,“马派”艺术创始人。代表剧目有《借东风》《甘露寺》《清风亭》《四进士》《失空斩》等。9岁入北京喜连成科班,23岁自行组班,发展成为独树一帜的“马派”表演风格,自1920年代至1960年代盛行不衰。20世纪,他与余叔岩、高庆奎、言菊朋并称前“四大须生”;后三人去世,他又与谭富英、奚啸伯、杨宝森并称后“四大须生”。1931年马连良在天津与周信芳同台演出,因他们技艺精湛,各具风采,被誉为“南麒北马”。

责任编辑: 梅长苏